刻意練習(下)
接著我們將講到本書精髓 - 刻意練習
如果還沒看過刻意練習(上)很建議先去看那篇文章喔。
刻意練習能改變生理狀態
在這個段落,作者舉了大量實驗和故事證明人體的適應力極強,基本上是用進廢退的概念。舉例來說,許多科學家、音樂家、醫生的大腦的某個關鍵區域都比常人還更活躍或是更大,這就是大腦隨著不斷練習漸漸進化的證明。
透過這些例子,作者希望讀者能相信,那些看似不可能的能力(例如記住紐約市所有街道名稱),其實不是做不到,而是目前你無法做到,但你絕對可以透過刻意練習來增強相關的能力,甚至促使生理改變(科學家的大腦、運動員的肌肉…)。
經驗不會讓你越做越好
這是一個顛覆傳統思維的想法 - 經驗不會讓你越做越好。
作者舉了許多例子或實驗證明這個觀點。例如...
- 開車二十年的駕駛未必比開車兩年的駕駛技術更佳
- 執業二十年的醫生的診斷能力甚至比執業兩年的醫生差
書中還有無數個例子,建議大家自己去看,會更有說服力。但結論為 - 單純埋頭猛幹是不會進步的,你得有意識的在每一次執行中尋找可以進步的地方並改善,這樣才會進步,這也就是所謂的刻意練習。例如你想要鋼琴彈得好,每天瘋狂彈是不會進步的(或是進步極慢),你得找出總是彈不好的那個小節花心思練習才行。練習的意識和品質才是重點。
心智表徵是什麼
心智表徵很抽象,非常難以描述,我會盡力解釋我所理解的。
心智表徵的品質即為常人與專家的主要差異。
心智表徵大概就是清楚「知道前一步是什麼、現在正在做什麼、以及下一步可能發生什麼」,並且以模組的概念記憶資訊。例如職業棋手不會分開記憶每個旗子的位置,而是將某一區域的旗子「當下的狀態記下來」,這些旗子都是相互關聯並且具有意義的。
心智表徵佳的人處理資訊是系統化的,所有資料相互有意義而且可以來往,因此他們可以把訊息登錄進長期記憶。並且專家可以分類不同的資訊並給出不同的處理方式。當系統已經烙印在腦海中,專家的思考過程將自動化,所以有時他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做出當下的判斷,只能解釋「就是有一種直覺」,但這些直覺往往非常精準。
刻意練習法
最後我們來聊聊「怎麼刻意練習」
當我們理解刻意練習的概念後,就能知道為什麼天才們可以擁有遠超常人的能力。 並不是他們受上天眷顧或是他們有魔法之類的,只是因為他們懂訓練的方法,這是很科學的。
刻意練習大概分成三個部分
-
首先是絕對的專注,作者認為專注度不夠的練習是沒有效用的。你必須全心全意付出在當下,專心思考現在正在執行的動作,「當你開始分心或是覺得輕鬆好玩時,大概就代表沒有做對」。
-
每次練習都要超出原本能力一點點,因為假如一直待在舒適圈裡練習是沒用的,但超出能力太多的訓練也會導致練習失效。剛好超出舒適圈一點點就是練習的最佳範圍,同時也是最容易達到「心流」的狀況。
-
再來是要有回饋機制,假如你想練習籃球罰球,你不可能投球之後不看自己有沒有投進吧,這個概念簡單易懂,不過只要換一個領域人們就常常忘記這個觀念。例如猛彈鋼琴不注意哪裡彈得不對、猛寫文章可是不知道哪裡寫得好哪裡不好、放射師對X光片進行預測卻不知道病人後續的狀況等等。
當你沒有回饋機制,你無法改善自己的錯誤,練習將徒勞無功。相反的,你應該利用爾偶跳出舒適圈遠一點,找出最容易出錯的部分,並有意識地加強這個部分。在改善時,「念出來」這個方法極為有用,因為念出來可以強迫你的大腦注意到當下執行的動作。例如每次鋼琴彈到一個地方手都忘記抬起來,你就規定自己彈到這邊就要大聲唸出「手抬高」,這是一個很棒的刻意練習。
總結以上三點,刻意練習就是清楚知道「要練什麼」然後練它,
還有知道「什麼是弱點」然後練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