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内容

把事情搞定

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
TzuChun Chao
TzuChun Chao
Blog Owner

我們社團每週都會舉行一次社課。本週的主題是量化交易,於是我們找了一位現職的量化交易員來分享,上半場由講師以簡報講解,而下半堂則是自由問答時間。

我注意到許多同學都只聽上半堂的部分,下半堂決定提早離開,略過 Q&A 的環節。不過我反而覺得,比起講師的簡報,真正的精髓是藏在問答當中的。這個時間可以盡情地把自己的問題拋給講師,也經常可以獲得從來沒想過的看法或洞察。

幸運的是,昨天除了交易員,公司的 CEO 也來到了現場,並且願意上台回答十個問題。

於是我問他:「什麼樣的面試者或實習生能讓你印象深刻?」

他的答覆簡化後是這樣的:

曾經有一個面試者來面試量化交易員,但完全不會寫程式。當時我們基於他某些方面還蠻有熱忱的,所以決定錄取他。 他一開始的能力確實做不出專案,但我們給他一個月的時間邊做邊學,一步步想辦法把專案做出來。最後他就真的只花了一個月,從零開始成功完成了那個專案...

所以...我想如果能讓我感覺「你有辦法把事情搞定」,我就會對你印象深刻。也許你現在能力還不行,那一個月後行不行?兩個月後行不行? 我們要的是能搞定事情的人。

CEO 的這個答覆對我來講蠻有啟發性的,完全可以理解一個有辦法不斷進步、擴展能力圈的員工,與沒有自行學習思考能力的員工差距有多大。當時間拉長,更是天與地的差別了。

回到自己身上,除了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習慣,也著手思考如何在面試中以簡單的方式展現這個能力,我目前覺得「說故事」會是不錯的方式。當我們以故事呈現自己過去面對未知事物的觀點、採取的學習方式,以及最後的成長曲線與成果,應該就足以讓面試官對我們「把事情搞定」的能力有多一點了解,並塑造一個更立體的個人形象了吧。

更多面試相關討論

如果對「面試」這個話題有興趣,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討論面試技巧。

投入大螢幕的懷抱

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TzuChun Chao
TzuChun Chao
Blog Owner

今年決定送女友一個外接螢幕當生日禮物,應該是一個相當實用的禮物,她也蠻喜歡的。不過使用外接螢幕的優點實在太多了,我不得不在這邊把它寫下來!

先聊聊用筆電螢幕的問題。

不外乎就是螢幕太小了,所以內容無法放大,並且因為只有一個螢幕,當你要開啟多個視窗時,得把原本就不大的螢幕切割成更小的格子,或是頻繁的切換視窗。

這樣會帶來兩個負面影響:

  • 造成記憶負荷:在使用筆電螢幕時,一個視窗可以顯示的內容很有限,所以使用者往往得「先記著一段訊息」,再「接著看下一段」。這樣會造成大腦額外的負擔,無法將精力全部用在理解內容,最終導致理解成效變差。
  • 需要頻繁切換視窗: Microsoft Research(Mark et al., 2005)長期追蹤知識工作者後發現:人們平均每 3 分鐘就切換一次視窗或應用程式。而每次中斷後,需要超過 20 分鐘 才能完全恢復原本的專注狀態,意思是,他們根本隨時都處於受干擾的狀態。同時,大腦頻繁被中斷又重啟,對腦力的耗損也相當大。
  • 視力問題:用小螢幕,字那麼小,視距又近,很傷視力啊啊啊!

而這些問題,外接大螢幕剛好都能解決。

你可以把視窗放在不同的螢幕上,每一個都能以舒服的大小,清晰地顯示出來。當你想要參考多個內容時,也不再需要切來切去,只要稍微抬個頭就可以將所有資訊一覽無遺。這樣流暢的工作流程可以最大化工作效率,並最小化腦力耗損還有過程中的焦躁感

上述的好處已經被研究證實了,從 Dell 的研究報告中可見,只要用筆電搭配一個 25-32 吋的外接螢幕,就可以讓生產力提升 30% 以上,如果你用 40 吋以上的螢幕,甚至可以提升 43% 的生產力。

Dell資料 圖 : 不同大小外接螢幕所能提升的生產力

總之,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投資。不用三千塊就可以買到一片帶有護眼功能的螢幕,還能讓以後工作效率更高、大腦更輕鬆。

有夠划算。

有價值的東西

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
TzuChun Chao
TzuChun Chao
Blog Owner

今天為了騰出一點儲存空間,需要刪除一些影片。

這個流程我經歷過好幾次了,在一百個多特別大的檔案中來回翻閱,試圖找出一個當時只是不小心存到的影片,或不重要的檔案。

在過程中我發現,有些檔案我從不考慮刪除它們,而它們大概有幾個特點。

  • 我家小狗的錄影
  • 家人的錄影、錄音
  • 某段時間的生活紀錄(特別是比較多年前的)

而那些被刪除的呢? 我選擇刪除了...

  • 演唱會錄起來發社群的影片
  • 一些風景美照
  • 工作需要而錄下的片段

被我刪除的檔案有一個共同性質,它們很大機率是「給別人看的」,例如發到社群或分享給朋友。但當時間拉遠,我根本不想要保存哪個當紅明星的 Live 影片,或某些很美的風景照。

相反的,那些我從不考慮刪除的影片幾乎不曾跟誰分享過,因為我不必這麼做。它們收錄著我重要的某段生活、某個對話、或是某些人,而這些影片「是給我自己看的」,這樣就夠了。

這樣思考下來,未來在滿足別人與滿足自己之間做選擇,蠻容易的吧?

我對自己的選擇還是挺滿意的。

跟孟吃火鍋

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
TzuChun Chao
TzuChun Chao
Blog Owner

這是孟孟 我的部落格範例圖片